马车内,若曦呆呆地望着车窗外,细密的雨丝如帘幕般垂下,模糊了她的视线,却无法掩盖她内心的波澜。她的思绪仍深陷在乾清宫,胤禩那震惊与绝望交织的面容,康熙盛怒之下的斥责声,一遍又一遍在她脑海中回响,挥之不去,心中担心若兰是否安好。
胤禛坐在若曦身旁,微微皱眉,柔声问道:“被刚刚的事吓到了?”
若曦缓缓转过头,目光与胤禛交汇,那一瞬间,复杂的情绪在她眼中翻涌。犹豫片刻后,轻声问道:“今日之事,可是你做的?”
胤禛惊讶若曦怎会知晓,但依然毫不回避若曦的目光,而后点头,凑近若曦,伏在她耳畔,声音低沉而平稳:“我吩咐了胤禩身边的人,让那海东青略微出点状况。但让它彻底奄奄一息,绝非我授意。”
胤禛后半句话,更是让她心中疑云丛生,她眯起眼睛,小声追问:“那是谁?” 胤禛无奈地摇了摇头,神情凝重:“我也不清楚,背后还有人在暗中。”
回到雍亲王府,若曦遣散了伺候的下人,吩咐巧慧守在门口,不许任何人打扰。她拉着胤禛走进内室,关上门后,若曦转过身,神色前所未有的郑重。“我有话问你。” 她的声音坚定而沉稳。
胤禛看着若曦严肃的表情,心中隐隐猜到她要说什么,微微点头:“若曦,你但说无妨。”
若曦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问道:“未来如果你登上那个位置,可会善待八爷、十爷他们?”
胤禛闻言,微微一怔,随即眼神变得坚定无比:“若曦,只要他们不逾越规矩,我自会善待他们。”
若曦凝视着胤禛的眼睛,微微点头,轻声说道:“胤禛,我信你。”
胤禛轻轻握住若曦的手,轻轻的抱住了若曦,心中暗自思量,究竟是谁?
德妃端坐在主位上,神色有些憔悴,手中捧着一杯热气腾腾的茶,也无心品尝,胤禵迈着沉稳的步伐走进殿内,他身着一身劲装,英姿飒爽,一进门便恭恭敬敬地向德妃行了个大礼,说道:“儿臣给额娘请安。”
德妃放下手中的茶杯,脸上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说道:“起来吧,怎么没出宫回府呢?”
“儿子心思有些凌乱,走着走着就到额娘这来了,想着来给额娘请安,便回去了。”胤禵站起身来,走到德妃身旁。
德妃抬眸看着胤禵,眼神中满是慈爱,她轻轻叹了口气,说道:“十四,额娘问你,经过这个事,老八是彻底无缘皇位了,你对那个位置,是怎么想的?”
胤禵听到德妃的话,微微一怔,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他微微低下头,沉思片刻后,说道:“额娘,儿臣虽能武,在战场上也算奋勇杀敌,但儿臣生性自由,实在不愿意被那些规矩拘束了。儿臣更向往的,是在边疆,为大清开疆拓土,守护一方安宁。”
“额娘知道你的心思。额娘看着,你皇阿玛似乎很中意弘历,小小年纪就把他放在宫里教养,这可是比照着前太子来的。” 德妃说着,眼中闪过一丝深意,她看着胤禵,继续说道:“十四,额娘问你,如果未来你四哥坐了那个位置,你可会心服口服?”
胤禵抬起头,看着德妃,认真地说道:“额娘,如果四哥能让众兄弟有个好归宿,儿臣愿意放手,不与他争。”
德妃听了胤禵的话,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说道:“你们兄弟之间,本就该相互扶持,这皇位之争,向来残酷,额娘只希望你们都能平安无事。”
“额娘放心,儿臣明白。” 德妃轻轻拍了拍胤禵的手。两人又聊了一会儿家常,胤禵便起身出宫。
第二日清晨,紫禁城的太和殿内,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死寂。大臣们身着朝服,神色各异,按照品级依次站立。往日里,这里虽也不乏权力的博弈,但今日,因着胤禩之事,整个朝堂仿佛被一层阴霾所笼罩。
随着一声 “皇上驾到”,康熙迈着沉稳的步伐踏入殿内。他的眼神冷峻,扫视着下方的臣子,每一步都仿佛踏在众人的心上。大臣们纷纷跪地,高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康熙坐上龙椅,微微抬手,示意众人平身。
“皇上,八阿哥此次献上奄奄一息的海东青,实乃大不敬之罪,其心可诛,恳请皇上严惩,以儆效尤。”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众皇子和大臣们神色各异,或观望,或沉思。
紧接着,又有几位大臣接连出列,纷纷上书,言辞激烈地要求严惩胤禩。在这一片声讨中,康熙扫视了一众人,胤塘却称病未上朝,而胤誐,“扑通” 一声跪在地上,他的眼神中满是焦急,大声说道:“皇阿玛,八哥向来忠心耿耿,此次定是遭人陷害,求皇阿玛明察,饶过八哥这一次吧!”
说着,便不断地磕头,额头与地面撞击,发出沉闷的声响,不一会儿,他的额头便渗出了鲜血,殷红的血迹在冰冷的地面上蔓延开来,可他却仿若未觉,依旧不停地磕头求情。
康熙看着胤誐这般模样,心中既愤怒又无奈,他猛地一拍龙椅扶手,怒声说道:“够了!这是在朝堂之上,成何体统!来人,把十阿哥抬下去!”
侍卫们立刻上前,架起胤誐。胤誐一边挣扎,一边仍在呼喊:“皇阿玛,求您饶了八哥……” 声音渐渐远去,回荡在朝堂之上,让人心生悲凉。
此时,胤禵见此情景,心中一紧,下意识地想要上前为胤禩求情。就在他迈出脚步的瞬间,胤禛站在一旁,冲着他微微摇摇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深意。胤禵看到胤禛的示意,心中一滞,他咬着牙,双手紧握成拳,指甲几乎嵌入掌心,最终还是强忍着没有再说话。
康熙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他看着下方的儿子们,心中感慨万千。在这一片混乱之中,唯有老四胤禛和老十四胤禵,还能保持几分镇定,让他稍稍感到欣慰。
“罢了,今日就到此为止,散朝!” 康熙挥了挥手,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
散朝后,康熙让李德全带来了胤禵:“随朕去御花园走走,散散心吧。” 康熙看了看胤禵,两人一前一后朝着御花园走去。
御花园中,繁花似锦,绿树成荫,可康熙和胤禵却无心欣赏这美景。
“此前为何要替老八求情,却收回了要说的话?”
“回皇阿玛,儿臣看见了四哥的暗示,儿子知道四哥的意思如果儿臣在上前求情,终归是明着说皇阿玛冤枉了八哥,这无疑不是在向您施压。”
康熙缓缓开口,问道:“老十四,如今看着那些朝臣倒戈背刺老八,你觉得他当真如众人所说那般贤德吗?”
胤禵微微低下头,沉思片刻后说道:“皇阿玛,儿臣自小跟着八哥,这么多年,不管他的贤德是否是真的,在儿臣心中,都珍惜这份兄弟之情。八哥对儿臣一直关爱有加,儿臣实在不忍见他如今落得这般田地。”
康熙听了,微微叹了口气,说道:“老十四啊,你真真是水泊梁山的情谊啊!只可惜,这是皇家,不是江湖。” 胤禵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听着。
康熙顿了顿,话题一转,说道:“青海战事再起,马尔泰将军请旨支援。”
胤禵闻言,立刻说道:“皇阿玛,儿臣愿带兵增援青海!”
康熙看着胤禵,眼中带着一丝审视,问道:“你不愿留在京城,学习朝中事务?”
“皇阿玛,儿臣志在边疆。在京城,诸多规矩束缚着儿臣。儿臣渴望在战场上,为大清开疆拓土,为皇阿玛分忧。还请皇阿玛放过儿臣吧。”
康熙看着胤禵,微微皱眉,说道:“你就无心朕的位置?”
胤禵抬起头,眼神坚定,说道:“皇阿玛,兄弟中比儿臣能力出众的大有人在。儿臣自知不是那块料,儿臣只想征战沙场,替皇阿玛把守边疆,守护大清的每一寸土地。”
康熙听了胤禵的话,沉默了许久,随后,他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说道:“好,好啊!既然你有此志向,朕便成全你。你且去准备准备,不日便启程前往青海。”
胤禵大喜,连忙磕头谢恩:“儿臣谢皇阿玛隆恩!儿臣定不负皇阿玛所望,定要在青海立下战功,凯旋而归。”
康熙点点头,说道:“起来吧,下去吧。” 胤禵站起身来,再次向康熙行了一礼,离开了御花园。
康熙看着走远的胤禵不由的叹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