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底了,淡水城衙门内郭嘉也轻松了不少。今年秋天又是个丰收的秋天,土豆,红薯,玉米都丰收了,数量多到让郭嘉发愁放哪里。除了粮食让郭嘉喜笑颜开,对于山夷的征战也是顺利的很。
有之前那招供的山夷长老,郭嘉结合他供出的情报,再让吴班这伙游侠去侦查,很快就掌握了几个较近的山夷部落情况。
粮草无忧,兵甲充足,郭嘉自然是对山夷进行了围剿。现在整个夷洲北部,成规模的山夷全部被剿灭。不但淡水城难得出现山夷袭击事件了,而且还获得了海量的奴隶。有了这批奴隶的加入,极大的加快了淡水城建设发展的步伐。
遗民这块进展也相当不错,本来北部的遗民看着淡水这边战斗力这么厉害,内心早就惧怕了,之所以还在拉扯,无非就是想卖个好价钱。
可是郭嘉是吃素的吗?一番离间计,分化计等计谋用下来,现在成功的接管了五个遗民点,收拢了一万多遗民。加上一直持续不断的从大陆收拢的百姓,现在夷洲衙门治理下的百姓人口已过十万之众,接近二十万了。
最关键的是现在夷洲百姓是真不缺吃的,不必担心饿肚子后,百姓造人的积极性是空前高涨。毕竟这是汉代,还是认为多子多福,基本上有家室的妇孺只要年龄适合,都挺起了肚子,到明年就会迎来一波生育潮。
正在处理几个年前需要绝对的政务,郭嘉就被走进来的人打断了,抬头一看,是自己好友荀攸。
“奉孝啊,这都快除夕了,你还这么勤勉?不趁机放松休息下?”
荀攸来夷洲已经有个来月了,对淡水城早已经十分熟悉。警备司那边知道荀攸是郭嘉的朋友,哪怕荀攸到处乱窜也没管他。只是那些工坊,军营等机密区域,荀攸是进不去的。
本来郭嘉想拉着荀攸一起处理政务,分担自己压力。可是荀攸坚决不干,非要等见过陈星宇后才决定,郭嘉也没得办法,所以荀攸除了平时在淡水城到处乱窜,就是跑到衙门来找郭嘉闲聊了。
郭嘉对着荀攸露出一副苦笑的表情,双手一摊:“公达兄不帮我,还在这嘲讽我,是何居心了?现在公子出去还未归来,这夷洲大大小小的事务繁杂,不勤勉不行啊。”
“得了吧,奉孝,我看你是乐在其中吧!”荀攸没搭理卖惨的郭嘉,直接一屁股坐在了郭嘉对面。
“我说奉孝,晚上去你府上吃饭,记得那美味的地瓜烧可别少,我可就记着这一口呢。你可别再小气了,明明生产了那么多地瓜烧,都存着干啥?”
“好,没问题!”郭嘉干脆的答应,继续处理政务。
荀攸只是不知道,现在不光是地瓜烧,酒精库存了大把。连被称为夷洲纸的纸张都生产出好多了,更别说还有许多新奇的产品,让郭嘉拿捏不准,只好统一封存,等着陈星宇回来再做决定。
如果说郭嘉之前对科技的威力感受是虚无缥缈的话,现在郭嘉是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他郭嘉也算是游学了许多城池,哪怕像是洛阳这样人口几十万接近百万的大城也无法做到像淡水这样能生产出如此多的产品。
现在在淡水,最便宜的就是粮食了,一个大子能买一大桶,足够一个人吃上一个月。跟老百姓相关的,可能唯一贵点的就是油和肉了,毕竟夷洲真没多少牛羊,牛还的留着耕地,被严禁私自屠杀。
不过好在鱼肉是真不缺,而且便宜的很,而且鱼肥美的时候也带有不少油脂,所以在夷洲生活的百姓基本上都气色很好,吃的膘肥体壮的。这也是让荀攸天天感叹的点。
其实荀攸早就判断出来夷洲未来发展潜力肯定不小了,之所以还在坚持,荀攸就是想看陈星宇是否是个能听得进意见的人。从小失去双亲的荀攸让荀攸养成了谨慎,细心的习惯。跟郭嘉的豪放成了鲜明的对比。
两人正在聊着,这时一名小吏快步跑了进来:“启禀郭部长,码头那边来报,司马的船队预计还有两天就将抵达淡水。这是从丹阳郡进行商贸返回的船带回的消息。”
“当真?那太好了!”郭嘉高兴的笔一丢:“看来我总算能过个安稳年了。”
陈星宇即将返回的消息很快就在淡水城传开了,现在淡水城对陈星宇的拥护度是极高的,不为别的,就为陈星宇能够在这乱世给这些普通百姓一口饱饭,一个安稳的环境。
在淡水城高档住宅区,一栋前后院都栽满了鲜花的别墅二楼,甄宓又比之前更漂亮,更明艳了。除了让夷洲热辣的太阳晒黑了少许,不但没减少甄宓的美丽,反而给甄宓增添了一抹健康活力的气息。
“总算舍得回来了吗?这一走就想小半年,还以为被哪个狐狸精给迷住了呢!“甄宓站在别墅二楼的露台上,看着远处的港口,露出了思念的神情。
陈星宇走后,甄宓去信把家族能转移的都转移来了夷洲,还斥巨资买了两艘双桅船,开始了海上贸易活动。靠着甄家以往的人脉,甄宓的海贸生意做的还不错,去大陆是拉粮食,返回就拉人和矿石,两边赚。
现在中原大地,战乱四起,粮食可是硬通货,除非的甄宓的死敌,要么没有哪方势力会拒绝卖粮食的商人。夷洲的影响力也在中原一点点扩散,尤其是那金黄色的玉米粉,还有咖啡色的红薯粉,被百姓称为夷洲金面和夷洲粉。
整个夷洲,压力最大的就是造船厂了。现在夷洲贸易的上限就是看造船厂能造出多少帆船,而且造船厂还得不断的改进工艺,把帆船造的更大,更结实,更实用。
马钧来夷洲也快一个月了,基本跟荀攸是前后脚抵达的夷洲。跟大流安顿好家小后,马钧虽然口吃,可是靠着一手精湛的木工技术,很快就被安排进了造船厂。通过大半个月学习和琢磨,理解了这种新式帆船的结构和理论后,马钧很快就成了大师傅。
每天工作四个时辰,船厂一天管三顿,马钧有时候还能省两个窝头和两块鱼干带回家给老婆孩子吃。根据造船厂管事的说,马钧干满一个月,还能拿二十个大子的月钱。已经熟悉淡水物价的马钧已经是心满意足了。
就家里老婆和两孩子,每月花1个大子买一桶玉米面就够吃了。抛掉其他开销,每个月至少能攒下十个大子。所以马钧干的很起劲,而且马钧还时不时的提出各种改进意见,已经进入了造船厂管理层的视线,据说在商讨给马钧提升级别的事。
跟马钧一来就一帆风顺不一样,石头就显得有点不得劲了。石头是石匠,擅长的是石头雕刻,可以弄出极其精美的石雕,而且石头还懂一点点探矿。可是都来夷洲大半年了,每天干的不是开山凿石的事,就是在制作简单的石板,石砖。
就连通常在衙门大户前摆放的石雕,石狮子麒麟都没做过。石头也找过管事反映过,表示自己石匠技术很高,可以给点更要技术的活。可是管事也无能为力啊,因为现在夷洲就不允许摆放象征地位阶级的雕像之类的东西。
只有在基建中需要的石板,石砖才是供不应求,管事也只能有这些东西做。这是管事知道石头技术顶尖,舍不得这么个宝贝,要是平常石匠这么问,还不满足,管事早就开骂了。才吃了几天饱饭,这就膨胀了?
郁闷的石头也知道管事说的是实情,只好在闲暇之余,找了些质地极为细腻的石头在家雕了些小玩意,避免忘掉从自己老爹那学来的手艺。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石头也想不到,自己雕的这些玩具玩偶一样的小玩意会给自己的命运带来什么样的变化,甚至以后成为了传奇般的工匠,徒子徒孙满天下的存在。
在夷洲,有个正常的奇怪现象,那就是在港口,除了水手,基本上人员都是只来不走。老百姓不傻,有这么个好地方,费尽力气来了,还回中原大地经受战乱?那不是脑残吗?
可是今天,一个文士却登上了前往丹阳郡的帆船。这人不是别人,是在夷洲逗留了几个月的陈宫。
经过几个月的观察,以陈宫的心机手段,自然是把能了解到的情况了解的清清楚楚。陈宫是个投机主义者,也思考过投靠陈星宇的可能性,毕竟这里环境适宜,四季温暖,而且粮草充足的过分。
可是当陈宫了解到在淡水当差,一切看成绩,看能力,除此之外除非陈星宇亲自委任后,就再无他法。这在陈宫这位擅长长袖善舞的人来说简直是难以接受,尤其是想到或许自己的同僚是个大字不认几个的草包时,陈宫更接受不了。
这还不是最关键的,关键是在陈宫看来,陈星宇没什么野心,有点想偏安一隅当个山大王的想法。这对野心十足的陈宫来说,这显然是不可接受的。所以陈宫结束了夷洲之行,准备返回丹阳,然后北上。
想去那烽烟四起的中原和北地寻找机会,有危险,才有高回报!陈宫虽然怕死,是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但是野心是可以吞噬一切的动力。
在东海上,跟黄忠,吕蒙讲解着一些大海常识的陈星宇不知道,跟自己同姓的陈宫就在对向而行的帆船上,也想不到,陈宫以后还会给自己带来个极大的危险,差点让自己命陨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