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报…紧急军报!辽东大捷!皇太极被押解回京!”
“报…报…紧急军报!辽东大捷!皇太极被押解回京!”
半个时辰一趟的传令兵,从北门入城绕城一周,最后才传到兵部与五军都督府。
整个京城沸腾了,朱威出征的事儿,知道的人都在朝堂之上,还都不说,百姓自然也都是不清楚的,在百姓的印象之中,是永州侯胡大彪带兵出征,如今不过三个多月,夏天还有个尾巴呢,这就将女真灭了?
女真有多强别的地方的人可能不知道,但是京城的百姓都是知道的。
沈阳二陷,辽阳城危,锦州被围,这些事儿啊,每一次都会让京城震动,从而闹起轩然大波。
而这些事情中间穿插的大胜,除了朱威火烧两万女真之外,就少见风声。
于是很多人就认为女真强势勇猛善战,是一个大敌。
这事听起来操蛋,但是并非只有现在才这样,基本从唐宋开始,大部分战争对百姓的说辞都是败多胜少。
这是基于统治者的统治目的才形成的局面,第一自然是因为怕功高盖主,你打了大胜仗,民间威望自然会高许多,这般情况统治者自然是不愿意的。
第二,那就是经济问题了,打了败仗才有更多的理由征收更多的税。
现在这情况,不是皇权不稳之时,败仗多一些也是危及不到统治地位的,所以这种压下胜仗消息的事儿,并不少见。
不过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统治者需要立下一个标杆,将打胜仗的人作为标志性人物宣传,其中自然也是有利益考虑的。
比如朱威火烧女真两万人,整个大明没有一处不知道的,那是因为万历想让朱威出头,想让朱威站到前面来抵抗文官集团。
也正是因为宣传的缘故,让躲在深闺之中的朱威的小老婆徐梦瑶,对朱威心生爱慕。
一般情况下,不论大捷还是大败的军报,都不会随街宣扬,因为战争说到底,就是政治的延伸,在没有必要的时候,这种事儿,让老百姓知道的越少越好。
电影电视剧中的那种入城就开始大声呼喊的情况,在历史中很少发生的,除非…是朝堂有意为之。
而今日这般情况,自然也是朱威有意为之了。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给袁清的选择,加一把火。
叶青死了的消息,胡厉与袁清是刚刚知道的,虽然路线一样,但是叶青是轻装简行,袁清他们则是有数万俘虏拖拉,速度自然不一样。
而叶青着急忙慌回京所为何事,也没有告知袁清,这让袁清心中有了一丝别样的想法,若是自然不会多想,可是朱威告诉他那些话之后,就不由得他不多想了。
袁清在山海关的位置原就在叶青之上,无畏营的副将比左骑军主将高一级,除了已经战死的无畏营主将沈练之外,袁清就是年轻一辈中的第一人,这第一人说的不是功夫,而是地位。
可是最后偏偏是叶青上位,两人是兄弟,谁上位都是无妨的,但是心中有了嫌隙之后,以往不会在意的事情,如今可就往心中去了。
在得知叶青死后,袁清的第一反应竟然是松了一口气…
后知后觉的袁清不由得一身冷汗,三十年的弟兄…三十年的战友,多纯粹的感情,如今竟然成了比不过私心?
何其可笑?
可是袁清也明白,他是无路可退的了,在他听从朱威的命令之后,他就已经无路可退了。
若是让袁清得知朱威想通过朝臣与朱由校对他的态度逼他一把的话,肯定会觉得朱威多此一举。
因为袁清也是官,也知道朝堂之上的纷争涡源,对于朝廷来说,袁清原本不可信,如今更是不可信了,他除了倒向朱威之外,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
至于为何没有直接与朱威说清楚,那自然是因为有叶青这个障碍了,叶青只要还在,山海关就不是他说的算,他不想与叶青刀剑相向,哪怕已经注定会为敌,他也不想的。
人的情感,就是这么琢磨不透,这可能就是人心吧!
收到消息之后,胡厉招呼了一声:“袁将军,节哀。”
袁清苦笑:“没有战死沙场,却死在了这里,小侯爷…咱们真的没有退路了!”
胡厉一听这话,就知道久经沙场的袁清想的比他还要清楚,点了点头道:“那…就一并吧,将我父亲与叶将军之死,一并报上去,都是战死,如何?”
袁清没有丝毫犹豫:“好!”
胡厉深深的看了袁清一眼:“我希望…我们日后…不会走到你无叶青这般地步!”
袁清一惊,嘴角抽搐,胡厉年纪虽小,可是勋贵之家出来的人,与他们这种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人,自然还是不一样的。
胡厉的意思很简单,那就是希望袁清日后,能够与他真正做到共进退,而不是像他与叶青一样。
“我…”
胡厉打断袁清想要说的话:“不用说什么,我也不想听,一切随心,一切随意!”
说罢之后,也不管袁清怎么想,自顾自的打马向前。
……
“报…报…紧急军报!永州侯胡大彪战死,山海关总兵叶青战死!”
“啊?什么?不是大捷吗?怎么还死了以后侯爷?”
“看来打的很惨烈啊,这么大的官都死了,底下的兵不知道要死多少啊?”
“是啊,都是好样的汉子!”
京城中消息满天飞,百姓扎堆说着自己听到想到的一切,越说越离谱,甚至有人说永州侯是皇太极做法在梦中杀死的。
很离谱,可是百姓们却非常相信,因为他们不懂,因为他们的见识还达不到那个高度,他们觉得皇帝种地都要用金锄头,皇帝每顿饭都要吃两斤肉。
在他们的印象中勋贵出门都是左军右护浩浩荡荡,哪里会被人杀了?
从而就会相信最不靠谱,但是对他们而言又能够自圆其说的一条原因。
以往出现这种情况,早就有人出来制止了,可是今日没有。
能说的话的人,都在宫中了。
原内阁成员除了徐光启之外的人都到了,京城中四品之上的官员,也到了大半。
六七十个人堆在大殿之中,却无人吭声,落针可闻。
朱由校看到此等场景,心中恼怒却又无可奈何,他现在才是真正的骑虎难下,而那虎…就是朱威。
明面上是他压着朱威,可是谁都知道,朱威可以轻易的翻身解决掉他。
“传旨!让黔国公,带兵入河南!让备倭军换防唐山,让四川秦良玉率白杆军入北直隶!让宣府镇备战,让北直隶布政司使都指挥使入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