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都怎么啦?\\\"
朱榑直截了当,\\\"南京富庶,又是太祖龙兴之地,经营了三十几年,要什么有什么。北平是前元故都,又穷又偏。从南京迁都北平,图的什么?\\\"
朱允熥斩钉截铁:\\\"我朝的外患在北边,只有天子守国门,才可以使江山永固。\\\"
朱榑哂笑,\\\"别提江山永固了,还没迁呢,就闹得鸡飞狗跳。\\\"
朱允熥被怼得哑囗无言,良久说道:\\\"那还不是朱允炆在背后兴风作浪?\\\"
朱榑得理不饶人,\\\"他能搅出浪来,还不是因为迁都耗费巨大所以不得人心。″
\\\"迁都用的是石见银,并没有用户部一两银子。七叔怎么知道迁都不得人心了?\\\"
朱榑冷冷一笑,\\\"银子又不能当饭吃,能买到粮食才是王道,买不到粮食就和破铜烂铁没什么两样。郑和拉了一整船银子,从占城、暹罗究竟买了多少银子?皇上不知道吗?定都南京靠近产粮大区,定都北平远离产粮大区。为什么舍近求远?\\\"
朱允熥环视一遍众藩王,\\\"众位叔父也是这么想的吗?\\\"
没有人说话。
朱允熥问朱棣:\\\"四叔,你说。\\\"
朱棣:\\\"我支持迁都。但北平缺粮也是事实,从南方运的话,不论走水路和陆路负担都很重。先解决好粮食问题,才好启动迁都。\\\"
朱允熥问朱椿:\\\"十一叔,你说。\\\"
朱椿:\\\"迁都北平可以方便抵御蒙古,这是好处。但粮食供应全靠南方,南方人肯定不愿意,这次风波就是因此而起的。皇上总不能为了迁都,就将南方的官绅世族全杀光吧?\\\"
朱允熥皱了皱眉,\\\"朱家也不是我一个人的朱家,诸位叔父畅所欲言吧。\\\"
众人七嘴八舌说了起来,各人有各人反对迁都的理由。
朱允熥心中不忿,一心为朱家为天下着想,却成了孤家寡人。
看来得放大招了!
按照朱元璋晚年的设计,亲王的嫡长子继续做亲王,其余的儿子封郡王。
郡王的嫡长子继续做郡王,非嫡长子封镇国将军。
依次类推,再往下分别是: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
这些人往下再繁衍子孙,不管隔了多少代,都是奉国中尉,皆可由朝廷发放\\\"宗禄\\\",享受免费供养。
朱允熥突然转换话题,问道:\\\"十一叔,太祖有多少个儿子?\\\"
\\\"26个。\\\"
朱允熥笑了笑,\\\"朱家第一代只有太祖一人,到第二代,就有了二十六房。十一叔,你是宗人副令,朱家第三代有多少男丁,你应该很清楚吧?\\\"
朱椿略一沉吟:\\\"朱家第三代,到目前为止,有127个男丁。\\\"
\\\"第二代26个男丁,第三代127个男丁。这就是1个变成了5个。十一叔有没有想过,照这种速度,朱家第四代会有多少男丁?\\\"
朱椿掰着手指头算了算,\\\"600个?\\\"
朱允熥:\\\"第五代呢?\\\"
\\\"3000?\\\"
朱允熥:\\\"第六代呢?\\\"
\\\"?\\\"
朱允熥:\\\"第七代呢?\\\"
朱椿脸上现出惊疑的神色,\\\"?\\\"
朱允熥:\\\"第七代也不过是一百年后的事。十一叔不妨算算,这宗室子弟中,有多少亲王,多少郡王,多少将军,多少中尉?
亲王年俸万石,郡王年俸两千石,镇国将军年俸一千石,辅国将军八百石……
这仅是禄米一项,还有婚礼、丧事、仪仗、王府官员俸禄,全部由朝廷提供!以朝的财力,真的养得起吗?\\\"
朱椿算着算着,己经汗下如雨!
朝廷供养的文职官员总数是二万四千余,胥吏是二万一千名,总共四万五千名,也就是说,宗室子弟的数量,竟然比国家官吏多了三万名!
而正一品官员年俸1048石,只相当于亲王宗禄的一成。
从九品官员年俸60石,不足最低等级宗室子弟奉国中尉的三成。
到第七代就恐怖如斯,到第八代,第九代会是什么景像?恐怕将财政收入全部用于供养宗室都远远不够。
朱椿不敢再算下去了。
明朝衰亡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在于其彻底失败的宗室制度。
相比于汉唐宋各朝,最人弊端在于没有【降等袭爵制】。每代帝王分封各个皇子为亲王每代亲王又分出许多郡王,枝繁叶茂下,给国家财政造成沉重负担。
宗室如果不把朝廷吃垮,就得穷得吃土。
正如他所料,到了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有奉国将军上奏朝廷,该发的宗禄己经拖欠了很多年:
\\\"臣数日一食,艰难万状。有年逾三十不婚,暴露十年不葬,或行乞市井,或佣作民间,或流移他乡,或饥死道路。名虽宗室,苦甚穷民。\\\"
堂堂奉国将军,沦落到几天吃一顿饭,可能有点夸张,但边缘宗室的凄惨却是事实。
崇祯六年(1633年),庆城王府才收到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的宗禄,足足晚了三十五年。
灵邱王一系的宗禄,甚至被拖欠了五十余年!
这种拖欠,一方面是朝廷没钱,一方面也是故意的,目的是限制远支宗室的生育扩张。
有些皇族因贫困,没钱贿赂礼部和宗人府的官员,便没法获得正式的皇族赐名,于是只好以乳名过完一生。
朱元璋的百万子孙,名曰天枝,实为弃物!
朱允熥对众藩王道:\\\"民间的老百姓都知道居安思危,朱家就不该为子孙后代考虑吗?
个宗室子弟,就是房,不论远近贵贱,每房妻妾仆佣最低限度只说一百人,竟有750万之巨!
这750万人不事生产,每年要消耗多少钱粮?到时候,要么朱家宗室子弟甘愿穷得要饭,要么压榨国人,成为国人仇视的目标。
要照这样来,诸位叔父,大明挺得到第八代吗?一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诸位叔父忍心看太祖高皇帝出生入死打下的江山,百年之内就土崩瓦解吗?\\\"
众人大骇,相顾无言。
朱棣:\\\"这倒是我没想到的,照你这么算,宗室子弟到第八代就有22万人?\\\"
朱允熥:\\\"是!到第九代就有110万人。第十代有550万人!\\\"
众人无不咋舌。
朱榑:\\\"皇上说的这些,和迁都有什么关系?\\\"
朱允熥:\\\"不是我爱折腾,是在这个位子上就要为朱家为天下谋划,历来定都南京的,都是偏安。要想进取,就得定都北平。
七叔如果不想子孙后代贫困潦倒的话,也学四叔、六叔、十二叔开疆拓土吧。四叔、六叔、十二叔全部封到了东瀛,何其快活自在!这就叫做多劳者多得。\\\"
朱榑一个人就有九个儿子,虽然有朝廷的丰厚俸禄,但也架不住妻妾成群,日常用度己经有些不济手了,所以在封地干了许的巧取豪夺的事,为此屡受朝廷斥责。
朱棣、朱桢、朱柏封到了东瀛,传说朱棣得了一座铁山,朱桢得了一座铜山,朱柏得了一座盐山,人人挣得盆满钵满!
朱高燧、朱高煦在东瀛封了亲王,占有良田万顷,富得流油,朱家第三代,属他俩最得意了。
朱榑怦然心动,\\\"还能往哪里开拓?\\\"
朱允熥一笑,\\\"世界上最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七叔眼里,只有南京,只有汉地十三省,却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
朱榑:\\\"那些都是蛮荒之地,谁稀罕?\\\"
夏虫不可语冰,井蛙不可语天地。
朱允熥不屑地笑了笑。
\\\"现在就有一块肥沃的土地,养活1000万人都不成问题。
各位叔父虽为亲王,但封地狭小,除嫡长子尚且可以继承亲王爵位外,其他的儿子就只能封郡王了。
你们不想让你们的儿子们到更广阔的天地去闯一闯吗?
凡愿意去开拓的宗室子弟,都可以获封亲王!朝廷给钱给粮给人,鼎力支持宗室子弟开疆拓土!
朱家宗室子弟得了前程,朝廷开拓了疆土,增产了粮食,岂不是两全其美?\\\"
能给众多的儿子们找到更好的出路,众藩王十分踊跃,纷纷问:
\\\"去哪里?\\\"
\\\"去哪里?\\\"
朱允熥笑道:\\\"东北……\\\"
藩王们一片嗤笑。
\\\"嘻嘻嘻……″
\\\"皇上,东北?\\\"
\\\"苦寒之地啊!\\\"
\\\"流放都不愿意去那种地方。\\\"